Centos如何安装宝塔?本教程以Centos7系统为例
本配置适用于centos7版本
宝塔Linux面板7.2版本是基于Centos开发的,为了最好的兼容性,请优先考虑使用Centos7.x系统
系统兼容性顺序:
Centos7.x > Centos8.x > Ubuntu18.04 > Debian10 > 其它系统
提示:Centos官方已宣布在2020年停止对Centos6的维护更新,各大软件开发商也逐渐停止对Centos6的兼容,新服务器不建议使用Centos6
1.安装要求:
内存:512M以上,推荐768M以上(纯面板约占系统60M内存)
硬盘:100M以上可用硬盘空间(纯面板约占20M磁盘空间)
系统:CentOS 7.1 (Ubuntu16.04 .、Debian9.0 ),确保是干净的操作系统,没有安装过其它环境带的Apache/Nginx/php/MySQL(已有环境不可安装)
2.安装宝塔:
Centos安装脚本代码:(具体可以前往https://www.bt.cn/官网下载最新版本)
yum install -y wget && wget -O install.sh http://download.bt.cn/install/install.sh && sh install.sh
安装完成后,会出现面板地址及默认账号与密码。访问ip:8888,输入账号与密码即可使用宝塔:
禁ping对于计算机的安全和性能提升都是有好处的,那么具体如何设置禁ping,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1.点击桌面左下角的搜索栏输入“防火墙”,点击“windows defender 防火墙”打开。
2.在Windows Defender 防火墙窗口左侧找到“高级设置”。
3.在弹出的窗口左侧找到“入站规则”,然后在右侧规则中找到“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回显请求 -ICMPv4-In”),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启用规则”,这样设置就完成了。
2.进入“角色添加向导”→开始之前,点击“下一步”。
3.进入“服务器角色”,勾选“网络策略和访问服务”,点击 下一步。
3.进入“网络策略和访问服务”,点击下一步。
4.进入“角色服务”,勾选“网络策略服务器”,点击“下一步”。
5.进入“确认”,点击“安装”。
6.安装完毕,点击“关闭”。
7.点击“开始”选择“管理工具”打开“网络策略服务器”即可查看到安装完成的。如下图所示:
1.在“开始”-“运行”中输入gpedit.msc打开本地安全策略,选择“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Windows时间服务-时间提供程序”,双击页面右侧的“配置Windows NTP客户端”:
2.修改Windows NTP客户端状态为“已启用”,并修改NTP服务器为阿里云NTP服务器地址time.pool.aliyun.com,0x9,然后点击“下一个设置”,启用Windows NTP客户端:
3.做完上述操作后,在“开始”-“运行”中输入gpupdate /force更新组策略,然后输入services.msc打开服务,找到“Windows Time”服务,启动该服务,并设置启动类型为“自动”,最后点击“应用”:
我们经常使用的是crontab命令是cron table的简写,它是cron的配置文件,也可以叫它作业列表,我们可以在以下文件夹内找到相关配置文件。
/var/spool/cron/ 目录下存放的是每个用户包括root的crontab任务,每个任务以创建者的名字命名
/etc/crontab 这个文件负责调度各种管理和维护任务。
/etc/cron.d/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任何要执行的crontab文件或脚本。
我们还可以把脚本放在/etc/cron.hourly、/etc/cron.daily、/etc/cron.weekly、/etc/cron.monthly目录中,让它每小时/天/星期、月执行一次。
我们常用的命令如下:
crontab [-u username] //省略用户表表示操作当前用户的crontab
-e (编辑工作表)
-l (列出工作表里的命令)
-r (删除工作作)
我们用crontab -e进入当前用户的工作表编辑,是常见的vim界面。每行是一条命令。
crontab的命令构成为 时间 动作,其时间有分、时、日、月、周五种,操作符有
* 取值范围内的所有数字
/ 每过多少个数字
- 从X到Z
,散列数字
* * * * * myCommand
3,15 * * * * myCommand
3,15 8-11 * * * myCommand
3,15 8-11 */2 * * myCommand
3,15 8-11 * * 1 myCommand
30 21 * * * /etc/init.d/smb restart
45 4 1,10,22 * * /etc/init.d/smb restart
10 1 * * 6,0 /etc/init.d/smb restart
0,30 18-23 * * * /etc/init.d/smb restart
0 23 * * 6 /etc/init.d/smb restart
* */1 * * * /etc/init.d/smb restart
* 23-7/1 * * * /etc/init.d/smb restart
1、首先先扩站虚拟机的硬盘
2、然后在开机系统中使用fdisk -l查看磁盘的大小
3、使用df -h查看目前系统使用的磁盘大小
fdisk /dev/sda 操作 /dev/sda 的分区表
p 查看已分区数量(我看到有两个 /dev/sda1 /dev/sda2)
n 新增加一个分区
p 分区类型我们选择为主分区
3 分区号选3(因为1,2已经用过了,见上)
回车 默认(起始扇区)
回车 默认(结束扇区)
t 修改分区类型
3 选分区3
8e 修改为LVM(8e就是LVM)
W 写分区表
q 完成,退出fdisk命令
4、重启
开机后,格式化:
mkfs.ext3 /dev/sda3
5、添加新LVM到已有的LVM组,实现扩容
lvm 进入lvm管理
lvm> pvcreate /dev/sda3 这是初始化刚才的分区
lvm>vgdisplay (查看虚拟卷组命令:vgdisplay)
lvm> vgextend vg_spark01 /dev/sda3 将初始化过的分区加入到虚拟卷组vg_dc01
lvm> lvdisplay 查找到LV PATH
lvm>lvextend -L 14.8G /dev/vg_spark01/lv_root 扩展已有卷的容量(前面是15G 一般增加14.8左右没有问题)
lvm>pvdisplay 查看卷容量,这时你会看到一个很大的卷了
lvm>quit 退出
6、采用resize命令 实现真正的扩容
resize2fs /dev/vg_spark01/lv_root
这样就扩容成功了。
非常有用的 csplit 命令可以将单个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Carla Schroder 解释说。
Linux 有几个用于分割文件的工具程序。那么你为什么要分割文件呢?一个用例是将大文件分割成更小的尺寸,以便它适用于比较小的存储介质,比如 U 盘。当您遇到 FAT32(最大文件大小为 4GB),且您的文件大于此时,通过 U 盘传输文件也是一个很好的技巧。另一个用例是加速网络文件传输,因为小文件的并行传输通常更快。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 csplit,split 和 cat 来重新整理文件,然后再将文件合并在一起。这些操作在任何文件类型下都有用:文本、图片、音频文件、ISO 镜像文件等。
使用 csplit 分割文件
csplit 是这些有趣的小命令中的一个,它永远伴你左右,一旦开始用它就离不开了。csplit 将单个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这个示例演示了最简单的使用方法,它将文件 foo.txt 分为三个文件,以行号 17 和 33 作为分割点:
$ csplit foo.txt 1733
2591
3889
2359
csplit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了三个新文件,并以字节为单位打印出新文件的大小。默认情况下,每个新文件名为 xx_nn:
$ ls
xx00
xx01
xx02
您可以使用 head 命令查看每个新文件的前十行:
$ head xx*
==> xx00 <==
FooFile
by CarlaSchroder
Foo text
Foo subheading
More foo text
==> xx01 <==
Foo text
Foo subheading
More foo text
==> xx02 <==
Foo text
Foo subheading
More foo text
如果要将文件分割成包含相同行数的多个文件怎么办?可以指定行数,然后将重复次数放在在花括号中。此示例重复分割 4 次,并将剩下的转储到最后一个文件中:
$ csplit foo.txt 5{4}
57
1488
249
1866
3798
您可以使用星号通配符来告诉 csplit 尽可能多地重复分割。这听起来很酷,但是如果文件不能等分,则可能会失败(LCTT 译注:低版本的 csplit 不支持此参数):
$ csplit foo.txt 10{*}
1545
2115
1848
1901
csplit:'10': line number out of range on repetition 4
1430
默认的行为是删除发生错误时的输出文件。你可以用 -k 选项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有错误时,它就不会删除输出文件。另一个行为是每次运行 csplit 时,它将覆盖之前创建的文件,所以你需要使用新的文件名来分别保存它们。使用 --prefix= _prefix_ 来设置一个不同的文件前缀:
$ csplit -k --prefix=mine foo.txt 5{*}
57
1488
249
1866
993
csplit:'5': line number out of range on repetition 9
437
$ ls
mine00
mine01
mine02
mine03
mine04
mine05
选项 -n 可用于改变对文件进行编号的数字位数(默认是 2 位):
$ csplit -n 3--prefix=mine foo.txt 5{4}
57
1488
249
1866
1381
3798
$ ls
mine000
mine001
mine002
mine003
mine004
mine005
csplit 中的 “c” 是上下文(context)的意思。这意味着你可以根据任意匹配的方式或者巧妙的正则表达式来分割文件。下面的例子将文件分为两部分。第一个文件在包含第一次出现 “fie” 的前一行处结束,第二个文件则以包含 “fie” 的行开头。
$ csplit foo.txt /fie/
在每次出现 “fie” 时分割文件:
$ csplit foo.txt /fie/{*}
在 “fie” 前五次出现的地方分割文件:
$ csplit foo.txt /fie/{5}
仅当内容以包含 “fie” 的行开始时才复制,并且省略前面的所有内容:
$ csplit myfile %fie%
将文件分割成不同大小
split 与 csplit 类似。它将文件分割成特定的大小,当您将大文件分割成小的多媒体文件或者使用网络传送时,这就非常棒了。默认的大小为 1000 行:
$ split foo.mv
$ ls-hl
266KAug2116:58 xaa
267KAug2116:58 xab
315KAug2116:58 xac
[...]
它们分割出来的大小相似,但你可以指定任何你想要的大小。这个例子中是 20M 字节:
$ split-b 20M foo.mv
尺寸单位缩写为 K,M,G,T,P,E,Z,Y(1024 的幂)或者 KB,MB,GB 等等(1000 的幂)。
为文件名选择你自己的前缀和后缀:
$ split-a 3--numeric-suffixes=9--additional-suffix=mine foo.mv SB
240KAug2117:44 SB009mine
214KAug2117:44 SB010mine
220KAug2117:44 SB011mine
-a 选项控制编号的数字位置。--numeric-suffixes 设置编号的开始值。默认前缀为 x,你也可以通过在文件名后输入它来设置一个不同的前缀。
将分割后的文件合并
你可能想在某个时候重组你的文件。常用的 cat 命令就用在这里:
$ cat SB0*> foo2.txt
示例中的星号通配符将匹配到所有以 SB0 开头的文件,这可能不会得到您想要的结果。您可以使用问号通配符进行更精确的匹配,每个字符使用一个问号:
$ cat SB0??????> foo2.txt
和往常一样,请查阅相关的手册和信息页面以获取完整的命令选项。
一.Centos网卡配置
1.登录centos系统后,#ip address 查看网卡
一般常见的网卡名称为ethx/ens33
2.然后编辑网卡配置信息#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3.核心几个配置
IPADDR=设置ip地址
NETWORK=设置子网掩码
GATEWAY=设置网关
DNS1=设置主DNS
DNS2=设置备服务器
ONBOOT=yes/开机自动启动网络连接
DEFRIYTE=yes/默认路由开启
BOOTPROTO=static,启用静态ip地址
4.编辑完成后:wq 保存退出
5.重启网络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6.查看ip地址是否配置成功
#ip address
7.ping一下外网,检测网络连通性
#ping 114.114.114.114 ping
二、Windows网卡配置
1.右键点击任务栏右下角网卡,选择打卡网络和共享中心。
2.点击进入更改适配器设置。
3.选择相应的网卡,右键属性
双击internet协议版本4进入
4.选择手动配置,输入对应的ip地址,掩码网关,DNS等信息。确定。
5.【WIN R】弹框运行输入CMD
6.在命令行界面输入ipconfig
可以查看自己网卡配置信息。
7.仍然在此界面输入 ping 114.114.114.114,检查网络连通性。
1.首先在桌面上创建一个txt文档,复制输入以下文本。
@echo off
echo 正在清除系统垃圾文件,请稍等......
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del /f /s /q %systemdrive%\*.log
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del /f /s /q %systemdrive%\*.chk
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d\*.*
del /f /s /q %windir%\*.bak
del /f /s /q %windir%\prefetch\*.*
rd /s /q %windir%\temp & md %windir%\temp
del /f /q %userprofile%\cookies\*.*
del /f /q %userprofile%\recent\*.*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echo 清除系统垃圾完成!
echo. & pause
2.点击文件另存为
3.文件名后缀改成bat,保存类型选择为所有文件。然后保存,在保存目录下会看到如图的文件。
4.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图片仅截图一部分。
最后等待提示按任意键后清理完成。
1.检查服务器ETH口对应的交换机接口是否为UP状态,如果为Shutdown状态,则服务器无法从DHCP服务器(cloudboot)获取IP地址。服务器获取到IP地址后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2.检查服务器ETH口对应的交换机接口vlan是否与cloudboot的vlan一致,如果vlan不一致,则同样无法通过局域网获取到IP地址。目前,各IDC机房部署的cloudboot服务器所属vlan都不一样。院前电信cloudboot的vlan为200,安溪机房的vlan为101,徐州双线机房的vlan为61,洛阳景安机房的vlan为1;
3.如果通过上述两个步骤确认交换机接口配置正常,且线路连通性也正常,则基本上可以排除网络方面的问题。接着,可以在cloudboot后台或者跳板机上ping服务器的IPMI IP地址。
如果IPMI IP不能被ping通,则需要现场检查服务器的IPMI配置是否正确,如果IPMI配置正常,则需要进一步排查服务器BMC问题或硬件问题(排除硬件问题可以尝试给服务器关机放电或拔插网口;处理BMC问题则更麻烦,可能需要刷BIOS和IPMI固件)。
如果IPMI IP可以被ping通,则可以通过cloudboot服务器远程重启下BMC,看是否能够解决,重启BMC的命令为:
ipmitool -I lanplus -H <IPMI IP> -U <IPMI用户名> -P <IPMI 密码> mc reset cold
4.如果重启BMC之后问题还没解决,可以进BIOS检查下PXE的网卡启动顺序(通常BIOS启动项里有至少2个PXE网卡),确认序号小的PXE网卡启动顺序更优先即可。
5.如果上述操作依然无法解决服务器无法从PXE启动的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确认服务器的BMC是否正常。